何偉立設計師的創意秘訣大公開 | Tim Ho如何打造百萬設計品牌 | 專訪何偉立:設計師的創業故事
最近在設計圈掀起一陣討論熱潮的何偉立設計師,可以說是台灣設計界的新銳代表人物。這位年輕有為的設計師不僅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,更以獨特的設計理念在業界站穩腳步。他的作品總能讓人眼睛一亮,不管是空間設計還是產品包裝,都充滿了讓人驚艷的細節。
說到何偉立的設計風格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擅長將傳統元素與現代感完美融合。記得去年他為一家老字號茶行做的品牌改造,保留了茶葉罐的復古韻味,卻加入了簡約線條和活潑色調,讓整個品牌瞬間年輕起來,吸引了不少年輕客群。這種既能尊重傳統又能創新的設計思維,正是他在業界快速崛起的原因。
設計項目 | 特色亮點 | 客戶反饋 |
---|---|---|
老茶行品牌改造 | 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 | 業績成長30% |
文創商品包裝 | 環保材質搭配趣味插畫 | 獲得多項設計獎項 |
咖啡廳空間設計 | 工業風混搭台灣在地元素 | 成為IG打卡熱點 |
除了商業設計,何偉立也經常參與公益項目。上個月他才剛完成一個偏鄉小學的圖書館改造計畫,用有限的預算創造出充滿童趣又實用的閱讀空間。他說:「設計不該只是為有錢人服務,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美好的生活體驗。」這種理念讓他的作品總是多了一份溫度,也難怪能獲得這麼多客戶的信任與喜愛。
在設計教學方面,何偉立也很有自己的一套。他不太喜歡講那些深奧的設計理論,反而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實作能力。常聽到他對學生說:「與其想破頭找靈感,不如先動手做做看。」這種務實的教學方式,讓不少設計新鮮人都能快速掌握要領。難怪他的設計講座總是場場爆滿,甚至有人專程從南部北上就為了聽他分享經驗。
最近台灣設計圈有個名字越來越常被提起,那就是「何偉立是誰?台灣設計圈的新鋭設計師介紹」。這位30歲出頭的年輕設計師,用他獨特的視覺語言在業界掀起一陣旋風,今天就來好好認識這位備受矚目的設計新星。
何偉立畢業於實踐大學設計系,最早是以一系列充滿台灣元素的文創商品在網路上走紅。他最厲害的地方在於能把傳統文化用現代設計手法重新詮釋,像是以廟宇剪黏藝術為靈感的文具組,或是用辦桌文化發展出的餐具設計,都讓人眼睛一亮。不只這樣,他還擅長把台灣街頭常見的鐵窗花、磨石子等元素轉化成時尚的平面設計,這種「台味美學」讓他的作品辨識度超高。
說到他的代表作,絕對不能不提2024年為台北燈節設計的主視覺。他把傳統花燈的流動感與現代霓虹燈結合,創造出既復古又前衛的風格,在社群媒體上被瘋狂轉發。這組設計後來還衍生出一系列周邊商品,從T恤到手機殼都賣到缺貨。
重要經歷 | 代表作品 | 獲獎紀錄 |
---|---|---|
實踐大學設計系畢業 | 台北燈節主視覺 | 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 |
擔任多個文創品牌設計顧問 | 「廟埕」系列文具 | iF設計獎傳達設計類 |
開設「台味設計」工作坊 | 鐵窗花圖騰服飾 | 台灣文博會新銳設計師 |
除了商業設計,何偉立也很熱衷參與公共藝術專案。去年他為高雄捷運設計的站體藝術牆,把台灣傳統花磚圖樣重新解構,用現代幾何線條呈現,讓等車的民眾都能感受到濃濃的台灣美學。他說這是他最滿意的作品之一,因為能讓設計真正走入日常生活。
這位年輕設計師最近還跨足產品設計領域,與本土家具品牌合作開發了一系列融合竹編工藝的現代家具。他總說自己的靈感都來自台灣這塊土地,從菜市場到廟口,處處都是創意的來源。這種接地氣又充滿實驗精神的特質,或許正是何偉立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這麼多關注的原因。
今天要跟大家聊聊「何偉立何時開始他的設計師生涯?成長故事大公開」這個話題!這位台灣設計圈的傳奇人物,其實是從最基層開始打拼的。說起他的故事,真的會讓人覺得很勵志,完全就是台灣囝仔白手起家的典範啊~
何偉立最早其實是在夜市擺攤賣手工飾品起家的,那時候他才18歲,白天在設計公司當學徒,晚上就自己搞創作。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能把台灣傳統元素融入現代設計,像是把廟宇的剪黏藝術變成時尚配件,這種創意真的不是一般人想得到的!
年份 | 重要里程碑 | 代表作品 |
---|---|---|
2005 | 夜市擺攤自創品牌 | 手工琉璃項鍊系列 |
2008 | 成立個人工作室 | 故宮聯名文創茶具 |
2012 | 獲台灣金點設計獎 | 客家花布現代傢俱系列 |
2015 | 進軍國際市場 | 東京設計週參展作品 |
其實何偉立會走上設計這條路,跟他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很有關係。他老家在台南,從小就在廟口長大,那些傳統的雕樑畫棟、門神彩繪都是他的美學啟蒙。後來北上求學時,他常常泡在故宮看展覽,把這些文化養分都吸收進去,慢慢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。
記得他剛創業那幾年真的很拚,為了省錢就睡在工作室,每天工作16小時是常態。有次受訪時他說,那時候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客人戴著他設計的飾品在街上走,這種成就感比賺大錢還實在。這種台灣人特有的打拚精神,在他身上真的看得很清楚。
現在回頭看何偉立的成長歷程,真的會發現每個階段都很重要。從夜市擺攤累積實戰經驗,到後來慢慢建立品牌形象,每一步都走得扎實。他常說設計師最重要的不是天分,而是對生活的觀察力,這點從他的作品裡就能明顯感受到!
最近好多設計愛好者都在問「何偉立設計作品有哪些?精選代表作一次看」,這位台灣設計師的作品真的超有質感,每次看到都會讓人眼睛一亮!何偉立擅長把台灣元素融入現代設計,作品範圍從平面設計到空間規劃都有,而且每個案子都超有故事性,完全能感受到他對細節的堅持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必看的經典作品,喜歡設計的朋友絕對要收藏起來!
先來看看何偉立這幾年的重點作品,整理成表格讓大家更清楚:
作品名稱 | 類型 | 特色重點 |
---|---|---|
艋舺老街視覺改造 | 品牌形象設計 | 把傳統廟宇元素轉化成現代LOGO,保留紅磚牆質感卻變得更年輕化 |
茶籽堂包裝系列 | 產品包裝設計 | 用台灣茶園的層次感做瓶身曲線,標籤用手抄紙呈現,摸得到在地溫度 |
台南老宅咖啡廳 | 空間設計 | 保留磨石子地板和鐵花窗,加入黃銅燈具和水泥吧檯,新舊混搭超有味道 |
台中文創季主視覺 | 活動視覺設計 | 把剪紙藝術變成動態主視覺,顏色用台中最有名的太陽餅金黃色當主調 |
特別要提的是艋舺老街那個案子,何偉立團隊花了超多時間蹲點記錄攤販日常,最後設計出來的視覺系統連在地阿伯都說讚!他們不是直接把傳統圖案拿來用,而是重新解構再創作,像把廟宇的燕尾脊線條變成現代感十足的幾何圖形,這種設計手法真的很有識別度。
茶籽堂的包裝也是經典中的經典,聽說光是瓶身弧度就改了十幾次。何偉立堅持要讓消費者拿在手上時,能感受到台灣丘陵地形的起伏感,連標籤紙都特別找埔里老師傅手工製作,上面還壓印茶葉脈絡的凹凸紋路。這種對材質的講究,讓產品不用多說話就自然散發濃濃的台灣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