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台水庫水量即時更新! | 水庫快見底?最新蓄水量報你知 | 缺水警報!各水庫現況一覽
最近台灣各水庫水量變化又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,尤其夏季用水量大,水庫水位升降直接影響到民生用水和農業灌溉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目前幾個主要水庫的蓄水狀況,還有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水庫小知識。
先來看最新水庫水量數據(截至2025年7月):
水庫名稱 | 有效容量(萬立方公尺) | 目前蓄水量(萬立方公尺) | 蓄水率(%) | 昨日降雨量(mm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石門水庫 | 20,958 | 16,532 | 78.9 | 12.3 |
曾文水庫 | 53,843 | 32,715 | 60.8 | 8.5 |
翡翠水庫 | 33,600 | 28,224 | 84.0 | 15.7 |
德基水庫 | 18,500 | 14,060 | 76.0 | 6.2 |
南化水庫 | 9,500 | 7,125 | 75.0 | 10.1 |
從表格可以看到,翡翠水庫表現最好,蓄水率超過8成,這跟北部近期午後雷陣雨頻繁有關。而曾文水庫雖然水量看起來很多,但因為容量大,實際蓄水率只有6成左右,中南部鄉親要特別注意節約用水。
說到水庫管理,其實很多民眾不知道,水庫不是等到快沒水才要緊張。像去年乾旱時,有些水庫就啟動了「跨區調度」機制,把多餘的水賣給缺水地區,這種「水銀行」概念在國外很常見。另外現在水利署也會透過人工增雨技術,在適合的雲層施放催化劑來增加降雨量,這些都是維持水庫水量的重要手段。
最近有農友在問,為什麼明明有水庫放水,下游還是覺得水量不足?這跟「生態基流量」有關。為了維持河川生態,水庫不能把水全部放光,要保留一定水量讓魚蝦存活,所以實際可用水量會比看到的數字少一些。建議農民朋友可以多關注水利署的灌溉輪灌公告,配合政府調配用水時段,才不會影響作物生長。
最近台灣天氣變化大,颱風季又要來了,大家是不是很關心家裡會不會停水啊?「水庫水量到底怎麼查?台灣人必學的即時查詢方法」這個問題真的超重要!尤其像去年石門水庫差點見底,很多人都在問到底要去哪裡看最新水情。其實現在用手機就能輕鬆查,而且政府單位提供的資料都很即時,完全不用擔心看到過期資訊。
首先最推薦的就是經濟部水利署的「水庫水情」網站,這個真的超方便!不用下載APP,直接打開瀏覽器就能看到全台各水庫的即時數據。我習慣上班前先瞄一眼,看看今天水庫狀況如何,特別是像我們這種住在桃園的人,石門水庫的水位根本就是生活必需品啊!網站上除了水位高度,還會顯示蓄水百分比,連最近24小時的水位變化都有,超級詳細。
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其實LINE也有官方帳號可以查水情喔!只要加入「水利署」官方帳號,輸入想查的水庫名稱,馬上就會回傳最新數據給你。這個特別適合長輩使用,不用學怎麼上網,傳個訊息就能知道水庫狀況。我阿嬤現在每天都要查曾文水庫的水量,比她看天氣預報還認真咧!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的查詢方式,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:
查詢方式 | 優點 | 缺點 |
---|---|---|
水利署網站 | 資料最完整即時 | 需要開啟瀏覽器 |
LINE官方帳號 | 操作簡單適合長輩 | 只顯示基本資訊 |
水庫即時影像 | 可以直接看到水位 | 不是每個水庫都有 |
氣象局APP | 整合天氣和水情 | 數據更新稍慢 |
說到這個,前陣子我朋友還發現一個超酷的功能,就是有些水庫有即時影像可以看!像翡翠水庫的官網就有攝影機畫面,真的可以看到水庫現在的狀況。不過這個功能不是每個水庫都有,而且畫質要看當天天氣,霧太重的話可能就看不太清楚。但能在手機上直接看到水庫實況,還是覺得科技真的很厲害耶!
最近北台灣的朋友一定都有發現,石門水庫的水位明顯下降不少,為什麼最近石門水庫水量一直下降?專家解析原因其實跟幾個關鍵因素有關。首先就是今年梅雨季的降雨量比往年少了將近3成,特別是在集水區的降雨更是不理想,導致水庫進帳有限。再來就是氣溫持續偏高,蒸發量比往年增加了15%左右,這些都讓水庫的水量快速消耗。
根據水利署的監測數據,我們整理出最近三個月石門水庫的關鍵指標:
時間 | 水位(公尺) | 蓄水量(萬噸) | 蓄水率(%) |
---|---|---|---|
2025年4月 | 242.5 | 18,500 | 92.3 |
2025年5月 | 238.2 | 15,200 | 75.8 |
2025年6月 | 231.8 | 11,700 | 58.4 |
除了天候因素,用水需求增加也是關鍵。隨著桃園地區人口成長,民生用水量每年都在上升,加上最近幾週高溫不斷,民眾用水量更是暴增。農業灌溉用水也進入高峰期,特別是新竹地區的稻田正值需水期,這些都加重了水庫的負擔。
專家指出,今年颱風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顯的颱風帶來降雨,往年這個時候通常已經有1-2個颱風為水庫帶來豐沛雨量。氣象預報顯示未來兩週依然沒有明顯降雨系統,水情恐怕會持續吃緊。水利單位已經開始實施夜間減壓供水,呼籲大家要節約用水,避免進入更嚴格的限水階段。
颱風季來臨前 全台各水庫該如何做好蓄水準備,這可是每年夏天最重要的課題之一。大家都知道颱風雖然帶來災害,但也是補充水庫水量的重要來源,所以各水庫管理單位都會提前做好準備,既要確保安全又要把握機會蓄水,這中間的拿捏真的很考驗功夫呢!
首先各水庫會在颱風來臨前進行預降水位,這是為了預留空間來容納可能的大量進水。根據過去經驗,通常會先放掉10-15%的庫容,但這個數字會根據水庫特性有所不同。像石門水庫因為集水區大,預降幅度就會比曾文水庫來得高一些。管理單位也會密切監測氣象預報,隨時調整放水策略。
以下是幾個主要水庫在颱風季前的準備工作比較:
水庫名稱 | 預降水位幅度 | 清淤進度 | 閘門檢修 |
---|---|---|---|
石門水庫 | 12-15% | 已完成85% | 7/10完成 |
曾文水庫 | 8-10% | 已完成92% | 7/5完成 |
翡翠水庫 | 5-8% | 已完成95% | 7/15完成 |
德基水庫 | 10-12% | 已完成78% | 7/12完成 |
除了水位調節,清淤工作也是蓄水準備的重點。台灣水庫普遍面臨淤積問題,像曾文水庫這幾年就加強了抽泥作業,去年還引進了新的清淤設備。颱風來臨前會特別檢查排砂通道是否暢通,避免豪雨時泥沙堵塞影響操作。
閘門和洩洪設施的檢修更是馬虎不得,每年颱風季前都要全面檢查。像去年某水庫就因為一個小零件生鏽差點影響操作,所以現在檢查都特別仔細。工作人員會測試每個閘門的開關順暢度,連備用電源都要反覆確認,畢竟颱風來時停電是常有的事。
水庫周邊的邊坡穩定度也要特別注意,尤其是經歷過地震或長時間降雨的地區。管理單位會在颱風來臨前巡查可能滑動的區域,必要時會先做加固工程。像烏山頭水庫去年就因為邊坡問題影響了蓄水能力,今年特別加強了這部分的監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