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森氣象|週末暴雨來襲! | 颱風動向即時追蹤|東森氣象 | 全台高温警報|東森氣象快報
最近看東森新聞氣象報告發現,台灣這幾天的天氣真的變化有夠大,早上出門還大太陽,下午就突然下起暴雨,讓人措手不及。特別是現在正值暑假,很多家庭都安排出遊,這種忽晴忽雨的天氣真的要多注意。氣象主播在播報時都會特別提醒大家要帶傘,而且不是普通的折疊傘,最好是抗強風的那種,因為午後雷陣雨常常伴隨強陣風。
說到天氣預報的準確度,東森新聞氣象團隊這幾年真的進步很多。他們不只靠衛星雲圖,還會結合地面觀測站和雷達回波,預測未來3小時內的降雨機率超級準。像我上週末要去北海岸玩,就是看他們的即時預報躲過一場大雨。他們的主播講解也很生活化,不會用一堆專業術語,而是會用「午後雷雨就像不定時炸彈」、「這波冷空氣來勢洶洶」這種我們聽得懂的比喻。
以下是最近一週台灣主要城市的天氣概況,整理自東森新聞氣象報告:
地區 | 7/15(二) | 7/16(三) | 7/17(四) | 7/18(五) | 7/19(六)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台北 | 晴時多雲 | 午後雷雨 | 局部陣雨 | 多雲短暫雨 | 陰時多雲 |
台中 | 晴朗炎熱 | 晴朗炎熱 | 多雲時晴 | 午後雷陣雨 | 多雲時晴 |
高雄 | 晴到多雲 | 晴到多雲 | 晴到多雲 | 晴到多雲 | 局部陣雨 |
花蓮 | 多雲短暫雨 | 陰時多雲 | 陰時多雲 | 大雨特報 | 大雨特報 |
特別要注意的是,東森氣象團隊最近一直提醒,菲律賓附近的低氣壓正在發展,雖然還不確定會不會形成颱風,但週末可能會為東部帶來明顯雨勢。他們的主播都會用紅字標示重要警訊,像是「週五晚間到週日,花東地區可能累積雨量達200毫米」,這種提醒對要往東部旅遊的人真的超實用。
現在看氣象報告已經變成我的日常,尤其是他們開發的APP可以設定推播警報,只要我常去的區域有瞬間大雨或雷擊,手機就會跳出通知。前幾天就是靠這個功能,讓我趕在大雨前把晾在頂樓的衣服收進來。他們的社群小編也很用心,常常在FB分享一些天氣小知識,像是為什麼夏天午後特別容易下雨,或是如何從雲的形狀判斷會不會下雨,這些都是很實用的生活資訊。
東森氣象主播教你如何看懂雷達回波圖,颱風天不再霧煞煞!
最近颱風季又來了,每次看到新聞上的雷達回波圖都覺得像在看天書嗎?別擔心!東森氣象主播教你如何看懂雷達回波圖,讓你也能像氣象專家一樣預測雨勢強弱。其實雷達回波圖沒那麼難懂,關鍵是要知道那些彩色區塊代表的意義,還有移動方向怎麼判斷,學會這些小技巧,下次颱風來你就能提前做好準備啦!
雷達回波圖主要是用顏色來表示降雨強度,通常會用藍色到紅色的漸層來顯示。顏色越暖代表雨勢越強,像是黃色可能只是毛毛雨,但看到深紅色就要小心了,那可能是暴雨等級的降雨。另外圖上還會標示時間和範圍,這樣你就能知道這波雨什麼時候會到你那邊。記得要搭配風向和移動速度一起看,才能更準確預測喔!
顏色區塊 | 降雨強度 | 可能影響 |
---|---|---|
藍綠色 | 小雨 | 地面微濕 |
黃色 | 中雨 | 需帶雨具 |
紅色 | 大雨 | 可能積水 |
深紅色 | 暴雨 | 慎防淹水 |
看雷達回波圖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要觀察雲系的移動方向。通常圖上會有箭頭或線條標示,如果發現紅色區塊正往你家方向移動,那就要趕快收衣服、檢查門窗了!另外也要注意回波圖的更新時間,因為天氣變化很快,最好是看最新的一張才準確。現在很多氣象APP都能即時更新雷達回波,建議大家可以下載來隨時掌握最新動態。
颱風天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回波圖上的螺旋狀結構,那通常就是颱風眼的位置。如果發現你家剛好在螺旋雨帶的路徑上,那就要做好防颱準備了。有時候回波圖上會出現像甜甜圈一樣的形狀,那就是颱風眼牆,這裡的風雨通常最強勁。記得要看整個雲系的範圍,不要只看中心點,因為颱風的影響範圍往往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很多。
週末颱風逼近!東森氣象告訴你何時影響最大,這次的颱風「丹娜絲」目前正在菲律賓東方海面增強中,預計週五晚間開始外圍環流就會影響台灣東部海域。氣象達人王淑麗特別提醒,這次颱風路徑雖然偏北,但週六整天到週日上午會是影響最劇烈的時段,尤其北部和東北部地區要特別注意強風豪雨。
根據東森氣象團隊最新分析,颱風暴風圈可能涵蓋全台,以下是各地區預計受影響的時間表:
地區 | 風雨增強時間 | 最大風雨時段 | 累積雨量預估 |
---|---|---|---|
北部 | 週五深夜 | 週六凌晨至週日清晨 | 300-500mm |
東部 | 週五傍晚 | 週六整天 | 400-600mm |
中部 | 週六上午 | 週六下午至週日晚間 | 200-400mm |
南部 | 週六中午 | 週六晚間至週日中午 | 150-300mm |
目前氣象局已經發布海上颱風警報,陸上警報預計在今天下午發布。特別要提醒住在山區的朋友,這次颱風帶來的水氣相當充沛,容易造成土石鬆動,非必要請避免前往山區活動。沿海低窪地區也要注意海水倒灌的可能,尤其是週六適逢大潮期間,漲潮時段可能會出現淹水情況。
颱風來襲前的準備工作也很重要,記得檢查家裡門窗是否牢固,陽台上的盆栽和雜物要固定或收進室內。超市已經出現搶購潮,但其實不用過度恐慌,準備2-3天的飲用水和乾糧就足夠了。如果週末有安排戶外活動的朋友,建議盡快調整行程,畢竟安全最重要啊!
最近走在路上真的熱到快融化,為什麼今年夏天特別熱?東森氣象專家解析原因,原來跟幾個關鍵因素有關。首先就是太平洋高壓異常強勢,像個大鍋蓋一樣罩住台灣,讓熱空氣根本散不掉。再加上今年梅雨季提早結束,雨水少得可憐,沒有降雨降溫,整個七月就像在烤地瓜一樣,台北測站甚至出現破紀錄的39.3度高溫,真的不是大家錯覺,是真的熱到爆!
氣象專家特別整理出今年跟往年的溫度比較表,看完你就懂為什麼大家哀嚎聲不斷:
項目 | 2024年平均值 | 2025年平均值 | 差異 |
---|---|---|---|
7月最高溫 | 35.8°C | 38.2°C | +2.4°C |
連續高溫天數 | 7天 | 15天 | +8天 |
夜間低溫 | 27.5°C | 29.1°C | +1.6°C |
另一個關鍵是都市熱島效應越來越嚴重,特別是大台北地區,到處都是水泥建築和柏油路,白天吸熱晚上放熱,連半夜都還是悶熱到睡不著。而且今年颱風都繞過台灣,沒有帶來足夠的雨水降溫,氣象局說這種情況可能還會持續一陣子,建議大家中午盡量別出門,冷氣該開還是要開,但記得溫度別調太低,免得電費爆表又容易感冒。
說到用電量,台電資料顯示今年七月用電量比去年同時期多了將近15%,尤其是下午1點到3點這段時間,大家都在狂吹冷氣。氣象達人提醒,這種極端高溫可能成為新常態,除了開冷氣,也可以試著在窗戶貼隔熱紙,或是種些綠色植物來降溫,畢竟電費一直漲,能省則省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