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中樓裝潢必看5大重點 | 小宅變大!樓中樓設計秘訣 | 樓中樓裝潢省錢3招分享

樓中樓裝潢必看5大重點 | 小宅變大!樓中樓設計秘訣 | 樓中樓裝潢省錢3招分享
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樓中樓裝潢嘅注意事項,其實呢種挑高設計真係好考驗裝修功力。我哋台灣人最愛嘅就係善用每寸空間,特別係樓中樓嘅夾層設計,可以話係小坪數救星嚟㗎!不過要點樣規劃先至唔會顯得壓迫,就要睇吓以下幾個重點啦。

首先講吓材質選擇,樓中樓最怕就係樓梯同夾層用太重嘅材料,會令空間感覺好壓迫。建議可以用以下幾種輕量化材質:

材質類型 適用位置 優點
鋼構玻璃 樓梯踏板 透光性佳,視覺輕盈
鐵件烤漆 扶手欄杆 造型多變,現代感強
實木集成 夾層地板 溫暖自然,腳感舒適

講到收納設計,樓中樓最緊要係向上發展。我見過有設計師將樓梯下方做成抽屜櫃,每一階都可以拉開收納,真係超聰明!仲有啲人會喺夾層邊緣做隱藏式櫃體,平時睇唔到但其實超能裝。記得留返啲開放式層架,擺啲綠色植物或者裝飾品,成個空間即刻生動晒。

燈光配置都好重要,因為樓中樓通常採光面有限。建議可以喺天花裝軌道燈,靈活調整照明角度;樓梯踏腳處加裝感應式LED燈條,夜晚行落樓都安全啲。最緊要係避免用太大盞嘅吊燈,會令空間感覺更壓迫。

最後提提大家,做樓中樓裝潢前一定要同設計師確認結構安全。特別係舊屋改造,要檢查原有樑柱承重能力,有時仲要申請室內裝修許可。我見過有朋友貪快冇做結構評估,結果裝修到一半發現負荷唔到,真係好麻煩㗎!

樓中樓裝潢


樓中樓裝潢前必看!5個你該知道的事
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樓中樓裝潢要注意什麼,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超重要的眉角!樓中樓雖然看起來很時尚,但其實有很多細節要特別注意,不然住進去才發現問題就來不及啦~以下這些經驗都是從設計師朋友那邊偷學來的,絕對實用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首先一定要確認結構安全性,尤其是老屋改裝的樓中樓。建議找專業結構技師評估樓板承重,因為台灣地震多,安全絕對要擺第一。另外也要注意樓梯位置會不會影響動線,最好預留80公分以上的走道寬度才不會卡卡的。

再來就是採光問題了!樓中樓很容易讓光線被樓板擋住,建議可以考慮以下幾種做法:

採光方案 優點 缺點
玻璃隔間 通透感強 隱私性較低
鏤空樓梯設計 自然光線流動 清潔較麻煩
天窗 直接引進自然光 夏天可能較熱

說到收納空間,樓中樓最怕就是東西沒地方放!建議可以善用樓梯下方空間做收納櫃,或是牆面做內嵌式櫃體。記得要預留電器櫃位置,不然咖啡機、烤箱這些小家電會沒地方擺。另外冷氣管線也要提前規劃,不然外露的管線真的會醜到哭。

最後提醒大家,樓中樓的挑高區域空調效果通常比較差,建議可以分層安裝冷氣或搭配循環扇。還有啊,樓上樓下的網路訊號也要測試,不然在二樓追劇一直轉圈圈會很崩潰~這些小細節都是過來人的血淚經驗,裝潢前多想一點,住進去才會舒服啦!

最近幾年走在台北街頭,發現好多新建案都在主打「樓中樓」設計,連老公寓改裝也流行起這種格局。為什麼台北人越來越愛樓中樓設計?其實這跟台北人的生活型態和空間需求變化有很大關係。台北房價高得嚇人,能買到的坪數越來越小,但大家又不想住得太憋屈,樓中樓那種「向上發展」的設計剛好能解決這個矛盾。把挑高空間做成兩層,實際使用面積馬上多出不少,而且動線規劃得好的話,住起來反而比平層更舒適。


樓中樓最吸引人的就是能創造出「小豪宅」的感覺。雖然實際坪數可能只有20幾坪,但透過挑高設計和樓梯的搭配,整個空間感立刻升級。很多台北年輕夫妻特別愛這種設計,樓下當客餐廳,樓上做臥室,動靜分離又保有隱私。而且現在新建案的樓中樓都做得很精緻,不像早期那種給人壓迫感的夾層,採光和通風都處理得很好,住起來完全不會覺得悶。

樓中樓優點 實際生活應用場景
增加使用面積 書房/更衣室等額外功能空間
空間層次感強 挑高客廳搭配夾層設計更氣派
動靜分區明確 樓下公共區、樓上私人臥室互不干擾
採光通風佳 大面開窗搭配挑高設計光線更通透

裝修師傅也說,這幾年接到的樓中樓案子明顯變多,特別是那種4米2挑高的新建案最受歡迎。台北人現在很懂得利用垂直空間,連樓梯下方都能做成收納櫃或展示架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樓中樓裝修成本比一般平層高,光是樓梯就要佔掉不少預算,而且施工時要特別注意結構安全,最好找有經驗的設計師規劃。有些老屋改裝的樓中樓還要申請合法變更,這些都是想入手的人要先考慮的。

另一個讓樓中樓熱門的原因是居家辦公需求增加。疫情後很多台北人需要在家工作,樓中樓的設計剛好可以把工作區和生活區分開。樓下當辦公室,上樓就直接切換成休息模式,這種「垂直分區」的概念特別適合台北這種步調快的都市。而且現在智慧家居普及,就算住在挑高空間,用手機就能控制不同樓層的燈光空調,方便性完全不輸平層住宅。

樓中樓裝潢
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「樓中樓裝潢預算怎麼抓?達人教你精打細算」,其實這種挑高戶型裝潢要考量的細節特別多。我自己幫客戶規劃過不少樓中樓案例,發現很多人一開始預算都抓不準,不是花太多就是後面發現不夠用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,讓你在裝潢前就能掌握大概的花費方向。

首先一定要先搞清楚樓中樓的結構特性,像是樓梯位置、夾層材質這些都會影響報價。一般來說,鋼構夾層每坪造價約$15,000-$25,000,RC結構則要$25,000-$35,000。建議可以先列個基本項目表:

項目 預算範圍(新台幣/坪) 備註
基礎工程 $8,000-$15,000 含拆除、水電配管
夾層施工 $15,000-$35,000 依材質不同價格差異大
樓梯 $30,000-$80,000 螺旋梯較便宜,造型梯較貴
收納系統 $10,000-$20,000 建議做足避免空間浪費

再來很多人會忽略的隱形成本就是「搬運費」,因為樓中樓通常要透過吊車運送大型建材,這部分至少要抓$5,000-$15,000。我遇過最常見的狀況是客戶原本預算200萬,結果光基礎工程就花掉快一半,後面只好砍掉很多設計。建議在規劃時要把總預算的20%留作彈性空間,用來應付突發狀況或追加項目。

另外提醒大家,樓中樓最燒錢的往往是那些「看不到的工程」,像是結構補強、消防設備這些。曾經有個案子原本估120萬,後來發現要加強樑柱結構又多花了30幾萬。所以找設計師報價時,一定要確認有沒有包含這些隱藏項目,才不會後面被追加到措手不及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