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户尺寸這樣量最準! | 裝修必看!窗户長寬高怎麼抓 | 窗户尺寸懶人包一次看懂

窗户尺寸這樣量最準! | 裝修必看!窗户長寬高怎麼抓 | 窗户尺寸懶人包一次看懂

最近剛搬新家,發現要買窗簾或換窗戶時,總是被問「窗戶長寬高怎麼看」?其實量窗戶尺寸真的沒想像中那麼難,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,自己在家就能輕鬆搞定。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實戰經驗,讓大家不用再為這個問題頭痛啦!

首先要注意的是,台灣常見的窗型主要分為三種:橫拉窗、推開窗和固定窗。不同窗型的測量方式會有點差異,但基本原則都是要量「窗框內緣」的尺寸。記得準備好捲尺、紙筆,最好有個人幫忙扶著尺才不會量歪。我上次自己一個人量,結果數字來回差了3公分,後來才發現是尺沒拉直…

這裡整理一個簡單的尺寸對照表給大家參考:

窗型 測量重點 常見尺寸範圍
橫拉窗 軌道內側寬度x窗框高度 寬90-180cm x 高120-150cm
推開窗 窗扇開啟範圍寬x高 寬60-90cm x 高100-120cm
氣密窗 整個窗框內緣寬x高 依建築開口尺寸定制

實際測量時有個小秘訣:要量上、中、下三個位置的寬度,取最小值。因為很多老房子的窗框其實不是完全垂直的,像我家的窗戶上面量出來是152cm,下面卻只有150cm,這種情況就要以150cm為準。高度也是同樣道理,左右兩邊都要量過。

如果是裝修新房要預留窗戶尺寸,記得要考慮水泥施工的誤差空間。師傅跟我說通常會多抓2-3公分,這樣之後安裝才不會卡住。另外現在很流行的落地窗,高度通常從220cm起跳,這種就要特別注意玻璃的承重和安全問題。

窗戶長寬高怎麼看

最近家裡要換新窗戶,但「窗户尺寸怎麼量?新手必學的簡單技巧」這個問題讓很多人頭痛。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撇步,自己量尺寸一點都不難!今天就用最簡單的方式,帶大家一步一步來,保證連DIY新手都能輕鬆上手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首先準備工具很簡單,一支捲尺、紙筆就夠了。記得要從窗框的內側開始量,不要直接量玻璃喔!建議每個位置都要量三次(上、中、下或左、中、右),取最小的數值才不會買到塞不進去的窗戶。特別提醒大家,台灣常見的鋁窗和氣密窗量法有點不同,這邊整理一個簡單對照表:

測量位置 鋁窗量法 氣密窗量法
寬度 框內側到內側 框外側到外側
高度 上框到下框內側 上軌道到下軌道外側
注意事項 要扣掉膠條厚度 要包含外框突出部分

量的時候記得要把窗戶完全打開,這樣才能準確測量到整個窗框的範圍。如果是老舊公寓的窗戶,可能會有點變形,這時候更要仔細多量幾個點。很多人會忘記量窗戶的深度,這個超重要!特別是現在流行的大片落地窗,深度不夠的話窗簾盒會裝不上去。建議用捲尺抵住窗框最外緣,垂直往內量到牆面,這樣才知道未來要買多厚的窗戶。

另外分享一個小技巧,台灣氣候潮濕,窗戶容易有熱脹冷縮的問題。所以量好的尺寸最好再預留0.5-1公分的緩衝空間,尤其是面向西曬的窗戶更要注意。量完記得把數字標示清楚,像「寬x高x深」這樣記錄,拍照存證更好,到時候跟廠商溝通才不會有誤會。

為什麼裝潢前要先確認窗戶長寬高?這個問題看似簡單,卻是很多人在裝潢時最容易忽略的細節。窗戶尺寸沒量好,後續可能會遇到窗簾裝不上去、冷氣孔對不準,甚至連傢俱擺放都會出問題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際案例,讓你了解量窗戶尺寸有多重要。

首先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窗簾的選擇。現在很多人喜歡做整面牆的落地窗簾,但如果沒量好窗戶高度,可能會發生窗簾拖地或是短一截的尷尬情況。特別是現在流行的蛇行簾、調光簾這些特殊窗簾,尺寸要求更精準。我朋友上次就因為少量了5公分,結果花了上萬塊的電動簾裝上去會卡住,最後只能重做。

再來是冷氣安裝的問題。現在新建案很多都做隱藏式冷氣,需要預留維修孔和排水管位置。如果窗戶尺寸沒量清楚,可能會遇到下面這種狀況:

問題類型 可能發生的狀況
窗戶太寬 冷氣室外機放不出去
窗戶太低 排水管坡度不夠
窗戶位置不對 要額外打洞增加費用

最後是傢俱配置的部分。現在很多人家裡會做窗邊臥榻或是書桌,這些都需要精準知道窗戶位置。我有個客戶就是沒量窗戶高度,結果做好的臥榻擋住一半窗戶,不僅採光變差,連開窗都變得很麻煩。更別說現在流行的系統櫃,很多都是做到頂的設計,如果窗戶上方空間沒算好,可能會讓整體視覺看起來很壓迫。

窗戶長寬高怎麼看

最近天氣越來越熱,好多朋友都在問:「何時該重新測量家裡的窗户尺寸?」其實啊,窗戶尺寸不是隨便量一次就能用一輩子的,特別是台灣這種潮濕又多颱風的地方,窗框變形、牆壁龜裂都是常有的事。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一定要重新量窗戶的時機,免得換窗簾或裝冷氣時才發現尺寸不對,那就真的尷尬啦!

首先最明顯的就是裝修或翻新的時候,很多人以為沿用舊尺寸就好,但其實牆面打掉重做後,窗框位置經常會有些微變化。我朋友上個月裝修完才發現新買的窗簾短了3公分,就是因為泥作師傅把窗台墊高了。另外更換窗型也要注意,像從推窗改成氣密窗,整個窗框結構都不一樣,這時候絕對要重新量過。

情境 建議重測原因 注意事項
裝修後 牆體結構可能改變 要等泥作完全乾燥再量
窗框明顯變形 颱風後或長期潮濕導致 要量最窄處而非原本位置
更換窗簾或紗窗 不同廠商尺寸規格不同 要包含窗框厚度
安裝新冷氣 冷氣支架需要精準尺寸 預留至少5公分施工空間

再來就是颱風季節前後要特別檢查,去年我家隔壁就是颱風過後沒注意,結果窗框被吹到微微變形,後來想裝防颱板才發現根本塞不進去。還有啊,如果發現窗戶開關不順、縫隙變大,或是雨天會滲水,這些都是窗框可能已經位移的警訊,這時候就該拿出捲尺重新紀錄尺寸了。

最後提醒大家,量窗戶真的不能偷懶只量一次。像我阿姨家20年沒重測,最近想換氣密窗才發現當初建商做的窗戶每扇尺寸都有1-2公分的誤差,師傅現場調整超麻煩的。特別是老房子更要定期檢查,因為台灣地震多,牆面多少都會有些位移,可能不知不覺中窗戶早就不是當年的尺寸囉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