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最美立交橋TOP5推薦 | 立交橋拍照打卡全攻略 | 開車族必看!立交橋走法教學
每天開車經過立交橋時,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那些蜿蜒交錯的車道。台灣的立交橋雖然不像重慶那樣有「8D魔幻」的視覺效果,但對於解決都會區塞車問題可是功不可沒。特別是上下班時間,少了這些空中道路,真不敢想像平面道路會堵成什麼樣子。
說到立交橋的設計,其實藏著不少學問。工程師要考慮車流方向、坡度限制,還要避開周邊建築物。像台北建國高架和市民大道的交會處,就是經典的「喇叭型」立交,這種設計特別適合車流量大的主要幹道。最近還發現有些新蓋的立交橋加了隔音牆,對附近住戶來說真是貼心的改進。
| 台灣知名立交橋 | 特色 | 最佳觀賞時間 |
|---|---|---|
| 五股交流道 | 五層螺旋設計 | 平日傍晚車流高峰 |
| 台中環中路立交 | 蝴蝶型交叉 | 夜間燈光開啟時 |
| 高雄鼎金系統 | 雙層圓環交織 | 週末上午車少時段 |
最近在玩《逃離塔科夫》的朋友應該對遊戲裡的立交橋地圖不陌生,虛擬場景居然把商場停車場和立交橋結合得這麼真實。不過現實中的立交橋可沒有那麼多隱藏角落,倒是橋墩下的空間常被活用成停車場或小公園。記得有次在桃園的立交橋下發現整排籃球場,傍晚時分在地人都在那打球,完全顛覆我對橋下陰暗潮濕的印象。
立交橋周邊通常會形成特殊的商圈生態。像是新北某些交流道旁,聚集了許多24小時的修車廠和貨運站;而台北市區的立交橋附近則常見咖啡廳和文創小店。這些店家看準了等紅燈或塞車時駕駛人會想買杯飲料,生意反而比普通路段更好。有次我就在建國高架橋下的老字號果汁攤,發現他們特製的「塞車套餐」——易開罐裝的綜合果汁加三明治,根本是通勤族的救星。

誰最常使用立交橋?通勤族必知的交通節點,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明顯。每天上下班時間,立交橋上總是塞滿趕路的機車和汽車,特別是那些住在郊區、要到市區工作的上班族,還有跑外送的機車騎士們。立交橋就像是城市血管裡的關鍵節點,把四面八方的人車分流到該去的地方,少了它,整個城市的交通大概會癱瘓一半。
說到立交橋的使用高峰時段,根據交通局的統計數據,平日早上7點到9點、傍晚5點到7點這兩個時段最誇張。特別是那些連接主要幹道的立交橋,像是台北市的建國高架、台中市的台灣大道立交橋,車流量根本是用「擠」的。有些老司機甚至會刻意避開這些時段,寧願繞遠路也不想卡在橋上動彈不得。
| 立交橋熱點 | 平日車流量(輛/小時) | 主要使用族群 |
|---|---|---|
| 建國高架(台北) | 5,800 | 上班族、外送員 |
| 台灣大道立交橋(台中) | 4,200 | 通勤族、貨運司機 |
| 民族路立交橋(高雄) | 3,900 | 學生、機車族 |
其實立交橋不只是給汽車走的,很多機車族也會利用立交橋來避開平面道路的紅綠燈。特別是那些要跨區移動的外送員,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,能省一分鐘是一分鐘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上下立交橋的時候真的要特別小心,尤其是雨天的時候,橋面容易打滑,轉彎處常常看到有機車騎士摔車。另外像是颱風天或是強風特別大的日子,高架路段風勢會更強,騎車經過真的要抓穩龍頭啊。
什麼時候最容易在立交橋塞車?避開尖峯時段攻略
每次開車經過立交橋都覺得超崩潰對吧?特別是上下班時間,整個卡在那邊動彈不得,真的會讓人很想下車用走的。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關鍵時段,就能大幅減少被塞在立交橋上的機會啦!
根據交通部統計,立交橋最容易塞車的時間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時段:
| 時段 | 塞車原因 | 建議替代路線 |
|---|---|---|
| 07:30-09:00 | 上班族通勤+學生上學 | 提早30分鐘出發或改走平面道路 |
| 17:00-19:00 | 下班車潮+補習班下課 | 避開主要交流道,繞行外環道 |
| 週五17:00後 | 週末返鄉車流 | 改搭大眾運輸或延後出發 |
| 連續假期前一日 | 出遊車潮集中 | 使用即時路況APP選擇替代道路 |
除了這些固定時段,下雨天的下班時間更是恐怖,車流量會比平常多出2-3成。建議大家出門前先看天氣預報,如果遇到下雨又剛好是尖峰時段,真的可以考慮搭捷運或公車比較省時。
另外很多人都不知道,其實每個月的5號、15號、25號這幾天也特別容易塞車,因為很多公司都是這幾天發薪水,下班後聚餐的人變多,餐廳集中的商圈周邊立交橋就會特別擁擠。
在地人都會偷偷記住這些小撇步:像是避開學校放學時間(約16:00-17:30)、避開百貨公司週年慶期間(通常10-12月),還有農曆初一十五的廟宇周邊立交橋也要特別注意。

立交橋到底怎麼走?新手駕駛不迷路指南
每次開車遇到立交橋就頭痛嗎?特別是對新手駕駛來說,立交橋簡直就是迷宮般的存在。別擔心,這篇就是要來幫你破解立交橋的迷思,讓你再也不會繞來繞去找不到路啦!
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提前看路標,台灣的立交橋通常會在500公尺前就開始有指示牌,千萬不要等到最後一刻才變換車道。建議把導航語音提示打開,但不要完全依賴,因為有時候GPS在複雜的立交橋路段也會「當機」喔!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立交橋類型跟應對技巧:
| 立交橋類型 | 容易迷路點 | 應對技巧 |
|---|---|---|
| 喇叭型立交 | 環形匝道容易轉錯出口 | 記住要轉的出口數字,通常會有藍色小牌子標示 |
| 苜蓿葉型 | 連續轉彎容易搞混方向 | 注意地面箭頭和上方大型指示牌 |
| 三層式立交 | 上下層容易混淆 | 提前記住自己要走的層數,通常最上層是快速道路 |
另外有個小秘訣,台灣多數立交橋的設計都是「右出左入」,也就是要下交流道時靠右,要進入主線時靠左。但遇到特殊設計時(像是台北的建國高架),一定要放慢車速看清楚標示。如果真的不小心開錯路,千萬別急煞或倒車,寧可多繞一點路也不要危險駕駛。
最後提醒大家,遇到不熟的立交橋時,記得把車速控制在60以下,給自己多一點反應時間。很多老司機都會在車上準備一份紙本地圖,就是為了預防電子設備失靈的狀況。下次上路前,不妨先研究一下路線上的立交橋結構,開起來會更有把握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