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帛到底是什麼意思? | 竹帛用法一次搞懂 | 竹帛的由來與典故
大家有冇聽過「竹帛」呢個詞啊?其實「竹帛 意思」就係指古代用竹簡同絲綢記錄文字嘅方式,後來引申為歷史記載嘅代名詞。喺台灣,我哋雖然好少直接用呢個詞,但佢背後嘅文化意涵真係好值得了解。
古代人寫嘢冇紙張,最開始係用竹片串成簡冊,叫做「竹簡」;後來有錢人家就用絲綢來寫,叫做「帛書」。兩種材料加埋一齊,就變成「竹帛」呢個詞啦!下面整理咗幾個同竹帛相關嘅用法:
| 詞語 | 解釋 | 例句 |
|---|---|---|
| 名垂竹帛 | 指事跡被記載喺史冊流傳後世 | 佢嘅貢獻足以名垂竹帛 |
| 竹帛之文 | 指古代嘅典籍文獻 | 研究竹帛之文可以了解歷史 |
| 著於竹帛 | 將事情記錄落來流傳後世 | 呢件事值得著於竹帛 |
講到竹帛,不得不提佢同台灣嘅連結。雖然台灣早期原住民用嘅係樹皮布同木刻,但隨著漢人移民帶來嘅文化,竹簡嘅概念都慢慢傳入。宜家故宮博物院仲保存住唔少古代竹簡文物,得閒去睇下真係會感受到文字傳承嘅重量。
竹帛呢個詞雖然古老,但佢代表嘅意義到今日都冇過時。我哋宜家用手機記事、寫blog,其實就係現代版嘅「著於竹帛」。只不過載體從竹片變成數位資料,不變嘅係人類想記錄同傳承嘅心。每次諗到呢度,就覺得手寫筆記都多咗份儀式感。
古代用竹帛記載嘅多數係國家大事,但宜家我哋連生活瑣事都可以記錄。睇返自己十年前嘅日記,原來就係屬於自己嘅「竹帛」啊!所以話,無論用咩形式,留低文字真係好重要。

竹帛到底是什麼?台灣人一定要知道的歷史記載方式,這可是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啊!在紙張還沒發明的年代,古人就是把重要的事情刻在竹簡或寫在絲帛上,這些可都是當時的「行動硬碟」呢!現在故宮裡還能看到這些珍貴的文物,下次去參觀的時候記得仔細瞧瞧。
說到竹帛的製作過程,那真的是超級搞剛(費工)的。竹簡要先削成細長條,再用火烤去除水分,這個步驟叫做「殺青」,現在演藝圈說的殺青就是從這裡來的喔!而絲帛就更貴重了,只有皇室和貴族才用得起。來看看這兩種材質的比較:
| 特性 | 竹簡 | 絲帛 |
|---|---|---|
| 成本 | 較便宜 | 非常昂貴 |
| 耐用度 | 可保存數百年 | 易受潮損壞 |
| 書寫難度 | 刻字費力 | 書寫流暢 |
| 使用對象 | 一般文書 | 重要文獻 |
在台灣的歷史教育中,我們常聽到「功在竹帛」這句話,意思就是把功績記載下來流傳後世。像《史記》這種經典,最初就是寫在竹簡上的。雖然現在都用電腦打字了,但想想古人要搬運這些竹簡得多累啊!聽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奏章重達120斤,根本是在練舉重嘛!
現在台南的孔廟和台北的故宮都還保存著一些仿製的竹簡,有空可以去感受一下古人的書寫體驗。記得小編第一次摸到竹簡時,真的被那種沉甸甸的歷史感震撼到,突然覺得手機備忘錄什麼的弱爆了(笑)。這些看似老派的記載方式,其實蘊含著超多有趣的文化故事呢!
為什麼古人要用竹帛來寫字?原來有這些原因。在沒有紙張的時代,古人可是發揮了超強創意,用身邊隨手可得的材料來記錄重要事情。竹簡和帛書就是當時的「筆記本」,雖然現在看起來很笨重,但在當時可是高科技產品呢!
說到竹簡,台灣山區到處都是竹子,古人把竹子劈成細長條,削平後用刀刻字或沾墨書寫。竹片便宜又耐用,特別適合記錄法律條文或重要典籍,像《論語》最早就是用竹簡流傳下來的。不過缺點就是太重了,聽說秦始皇每天批閱的奏章有120斤重,要兩個人才能抬得動,根本是古代版的「職業傷害」啊!
至於帛書就更厲害了,是用絲綢做的書寫材料。比起竹簡輕薄許多,可以捲起來攜帶,還能畫彩色圖案。但價格貴得嚇人,只有皇室貴族才用得起,普通老百姓根本想都別想。就像現在的限量版名牌筆記本,拿出來寫字整個氣場都不一樣!
| 材料 | 優點 | 缺點 | 使用族群 |
|---|---|---|---|
| 竹簡 | 成本低、耐用、容易取得 | 笨重、收納不便 | 一般百姓、官府 |
| 帛書 | 輕便、可繪彩圖、質感高級 | 價格昂貴、不易保存 | 皇室貴族 |
古人選擇書寫材料真的很講究,要考慮到成本、實用性和身分地位。竹簡就像我們現在的影印紙,量大又便宜;帛書則是高級進口紙,寫起來特別有面子。而且這些材料都要配合當時的書寫工具,像用毛筆在絲綢上寫字,跟刻竹簡的刀工完全是兩回事,根本是不同專業領域了!

竹帛在什麼時候最流行?帶你回到古代文書時代,這個問題讓我們穿越時空,回到那個用竹簡和絲帛記錄文字的年代。在紙張發明之前,古人可是把竹片和絲綢當成現在的A4紙來用呢!特別是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,竹帛簡直就是當時的「文書界網紅」,官員寫公文、學者著書立說,通通都靠它。
說到竹帛的使用,其實還挺講究的。竹簡要先經過火烤去除水分,這個過程叫做「殺青」,現在我們說電影殺青就是從這裡來的典故喔!而絲帛雖然寫起來很順手,但價格貴桑桑,只有土豪或朝廷才用得起。普通老百姓想寫封信?乖乖用竹簡吧!下面這個表格讓你一秒看懂竹帛的差別:
| 材質 | 優點 | 缺點 | 使用場合 |
|---|---|---|---|
| 竹簡 | 便宜、耐用 | 笨重、佔空間 | 日常文書、典籍 |
| 絲帛 | 輕便、書寫流暢 | 成本高、不易保存 | 重要文書、皇家詔令 |
那時候的讀書人真的很辛苦,想讀一本《論語》得扛著好幾捆竹簡,根本是古代版的重量訓練。而且寫錯字還不能用立可帶,得用小刀把竹片上的字刮掉,難怪古人寫字都特別謹慎。說到保存,竹簡雖然比帛書耐放,但在台灣這種潮濕的環境,要是不小心受潮發霉,珍貴的史料可能就變成「竹簡香菇」了。
有趣的是,雖然現在我們都用紙張,但有些成語還是留著當年的記憶。像「罄竹難書」就是在說壞事多到竹簡寫不完,「名垂青史」的「青」其實是指竹簡的顏色。這些詞彙就像時光膠囊,讓我們還能感受到那個竹帛飄香的年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