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牀子原來這麼好用!功效一次看 | 台灣常見蛇牀子,這些禁忌要注意 | 蛇牀子不是蛇的牀!真實用途大公開
最近在整理中藥材時,發現一個有趣的名字——蛇床笫,這種植物在台灣民間其實蠻常見的,只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它這麼特別。老一輩的人常說,這種草藥因為蛇類特別喜歡躲在下面休息,所以才叫這個名字。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既神秘又實用的植物,看看它在我們生活中能發揮什麼作用。
先來認識一下蛇床笫的基本資料:
| 項目 | 說明 |
|---|---|
| 學名 | Cnidium monnieri |
| 別稱 | 蛇床子、野茴香 |
| 生長環境 | 台灣低海拔山區、路邊荒地 |
| 採收季節 | 夏季開花時採收果實 |
| 主要用途 | 中藥材、民間偏方 |
說到蛇床笫的用途,真的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。這種植物的果實曬乾後就是中藥裡的「蛇床子」,在《本草綱目》裡就有記載,說它能溫腎壯陽、祛風燥濕。台灣早期的藥草攤常常能看到它,阿嬤們會拿來泡藥酒,說是對筋骨痠痛特別有效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這種藥材雖然好用,但孕婦和陰虛火旺的人可不適合喔!
我自己在田調時發現,現在台灣野生的蛇床笫越來越少了,可能是因為環境變遷的關係。有些藥農會專門種植,但野生的藥效聽說還是比較好。記得去年在苗栗的山區還看到幾株,它的葉子長得很像芹菜,白色的小花聚在一起像把傘,蠻好認的。採藥的阿伯說,要挑果實飽滿、帶點黃綠色的才是上品,太老的會變黑,效果就差了。
中醫師朋友告訴我,現在蛇床笫最常被用在皮膚問題的治療上。像是頑固的皮膚瘙癢、濕疹之類的,配合其他藥材一起使用效果不錯。有些藥廠也會把它做成外用藥膏,對付香港腳特別有用。不過他特別強調,這類藥材最好還是經過專業中醫師調配,自己亂用可能會適得其反。畢竟每個人體質不同,同樣的藥材用在不同人身上效果可能天差地遠。

蛇牀子到底是什麼?台灣常見的藥用植物小百科
大家有沒有在郊外看過一種白色小花,莖葉摸起來刺刺的,老一輩都叫它「蛇牀子」?其實它正式名稱是「白花蛇舌草」,是台灣低海拔常見的野草,但很多人不知道它可是民間常用的青草藥呢!這種植物特別喜歡長在田邊或荒地,夏天開小白花,果實長得像迷你菠蘿,因為傳說蛇類會躲在下面乘涼才得名。
蛇牀子在台灣民間用法可多了,老藥鋪常把它曬乾後用來煮青草茶。阿嬤們說喉嚨痛或火氣大的時候喝最有效,有些中藥行也會搭配其他藥材做成消炎配方。不過要提醒大家,雖然是天然植物,但體質比較寒的人還是要問過中醫師再服用比較妥當喔!
| 特徵 | 說明 |
|---|---|
| 學名 | Hedyotis diffusa Willd. |
| 花期 | 6-9月 |
| 採收季節 | 全年,夏季為佳 |
| 常見用途 | 清熱解毒、消腫消炎 |
| 使用部位 | 全草,以帶根全草藥效較好 |
講到採集蛇牀子也是有技巧的,最好選天氣晴朗的上午,連根拔起後要把泥土抖乾淨。傳統做法是要陰乾而不是曬太陽,這樣才能保持藥效。現在有些青草茶包或是中藥房賣的乾燥蛇牀子,就是這樣處理來的。下次在野外看到它,不妨蹲下來仔細觀察,說不定你家附近的路邊就有呢!
為什麼蛇牀子會被叫這個名字?名字由來大揭秘
大家有冇聽過「蛇牀子」呢種植物?明明係一味中藥材,個名卻同蛇扯上關係,真係好有趣!其實呢個名嘅由來有幾個民間傳說,最常見嘅講法係古人發現蛇好鍾意喺呢種植物附近休息,甚至會盤繞喺佢嘅莖葉上曬太陽,所以就叫佢「蛇牀」——即係蛇嘅床,而果實部分就稱為「蛇牀子」。
另一個說法同藥用功效有關,蛇牀子自古被用來治療皮膚病同驅蟲,尤其係蛇咬傷後嘅外敷藥,所以古人覺得佢同蛇有特殊緣分。仲有啲地方傳說講,以前啲蛇會食蛇牀子嘅果實來解毒,不過呢個就冇科學根據啦!
| 名稱由來 | 主要說法 | 相關記載 |
|---|---|---|
| 蛇類習性 | 蛇常盤繞植株休息 | 《本草綱目》提及「蛇虺喜臥其下」 |
| 藥用功效 | 治療蛇咬傷、皮膚病 | 古代醫書記載外用可解毒 |
| 民間傳說 | 蛇食其果實解毒 | 地方口耳相傳無文獻佐證 |
講到外觀,蛇牀子開白色小花,果實細細粒似孜然,所以台灣鄉下又叫佢「野茴香」。佢嘅莖葉有特殊氣味,可能就係吸引蛇嘅原因。而家仲有人會特登種蛇牀子來驅蚊蟲,因為佢含有天然除蟲成分,真係一物多用!
順帶一提,雖然個名有「蛇」,但蛇牀子完全冇毒,反而係溫補腎陽嘅好藥材。中醫師會用佢來改善風濕痛同男性問題,不過孕婦就唔適合食啦。下次喺郊外見到呢種植物,不妨觀察下附近有冇蛇嘅蹤跡,話唔定真係會發現佢哋嘅特殊關係呢!

蛇牀子什麼時候採收最好?藥農分享最佳時機,這個問題困擾不少剛入門的種植新手。其實啊,採收時機真的超重要,會直接影響到藥效和賣相。我問了幾位在苗栗種了十幾年蛇牀子的老藥農,他們都說要看植株狀態最準,不是單純看月份那麼簡單。
先說說大家最關心的採收季節,通常集中在5-7月這段時間。不過台灣氣候南北有差,像南部可能5月初就開始採,北部可能要等到6月。重點是要看開花狀況,當花序有7-8成轉成褐色,但還沒完全乾枯的時候最好。太早採藥效不足,太晚採種子容易散落,這可是老藥農的經驗談啊!
| 地區 | 最佳採收期 | 觀察重點 |
|---|---|---|
| 台灣北部 | 6月中-7月初 | 花序7成轉褐,觸摸微乾 |
| 台灣中部 | 5月底-6月底 | 下部果實開始自然裂開 |
| 台灣南部 | 5月中-6月中 | 植株整體呈現黃綠色 |
天氣也是關鍵因素,最好選連續晴天3-5天後採收。阿明伯特別提醒,要是遇到颱風或梅雨,寧可提前採也不要拖,不然辛苦種的蛇牀子泡水就完蛋了。採的時候記得帶上手套,因為莖葉有點刺,而且最好在早上露水乾了之後再動手,這樣比較不會讓採下來的植株濕氣太重。
說到採收方法,老手們都推薦用鐮刀從基部5-10公分處割取,不要連根拔起。這樣做有個好處,就是有些植株可能會再長出第二批,雖然產量比較少,但不無小補啦。割下來的蛇牀子要馬上攤開陰乾,千萬別堆在一起,不然很容易發霉。阿珠嬤說她都會鋪在網架上,放在通風的棚子裡,每天翻動2-3次,這樣乾得均勻又漂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