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醜寅月分怎麼看?3分鐘搞懂 | 農曆子醜寅月是幾月?超簡單對照表 | 子醜寅代表哪幾個月?台灣人必知
最近有朋友問我「子丑寅是幾月」,這個問題其實跟傳統的農曆紀年有關啦!在台灣我們常說的農民曆上,除了大家熟悉的十二生肖,還有「地支」這個概念,就是用子丑寅卯這些來代表月份跟時辰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傳統文化,順便整理成表格讓大家一看就懂~
說到地支跟月份的對應,其實從古代就有一套固定的規則。農曆的正月是從寅月開始算的,這個跟二十四節氣中的「立春」有關。你可能會想問為什麼不是從子月開始?這是因為古人把冬至所在的月份當作「子月」,而正月要配合春天開始的節氣,所以才會這樣排列。下面這個表格可以清楚看到每個地支對應的農曆月份:
| 地支 | 對應月份 | 節氣範圍 |
|---|---|---|
| 子 | 11月 | 大雪到小寒前 |
| 丑 | 12月 | 小寒到立春前 |
| 寅 | 正月 | 立春到驚蟄前 |
| 卯 | 2月 | 驚蟄到清明前 |
| 辰 | 3月 | 清明到立夏前 |
| 巳 | 4月 | 立夏到芒種前 |
這樣看起來,子丑寅分別對應農曆的11月、12月和正月。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,農曆跟國曆的日期每年都不太一樣,像2025年的子月大概是國曆的12月到隔年1月左右。以前老人家要算日子、看風水或是挑結婚好日子,都會參考這個地支月份,現在有些傳統行業像是農作、建築動土也還是會看喔!
如果你有注意到農民曆上的「今日時辰」,會發現一天也被分成十二個時辰,每個時辰用地支表示。像是子時就是晚上11點到凌晨1點,丑時是凌晨1點到3點,這樣依序下去。這個系統真的很有意思,把時間跟自然界的變化都連結在一起。下次看到農民曆上的地支月份或時辰,就可以知道大概是指什麼時候啦~
說到這個,前陣子我阿嬤還特別提醒我,說今年丑月要記得醃臘肉,因為那時候天氣最適合。這些傳統智慧真的都是跟著地支月份在走的耶!雖然現在大家都用手機看日期,但了解這些老祖宗的智慧也蠻好玩的,而且很多節慶活動還是照著農曆在跑,像是過年、端午節這些。

最近有朋友在問「子醜寅到底是農曆幾月?台灣人常用的月份對照」,其實這些是地支記月的方式,老一輩的台灣人常常會用這種說法。像是農曆新年期間,長輩可能會說「現在是寅月」,年輕人聽了常常一頭霧水。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一下,這些傳統的月份說法到底對應到農曆的哪個月,還有台灣人平常是怎麼稱呼這些月份的。
在台灣,農曆月份除了用數字表示,也會用地支或節氣來稱呼。比如說農曆一月除了叫「正月」,也會被稱為「寅月」,因為對應到地支的第三位。這種記法其實跟二十四節氣有關,每個月大約是從一個節氣開始到下一個節氣前。
| 地支 | 農曆月份 | 台灣常用稱呼 | 對應節氣 |
|---|---|---|---|
| 子 | 十一月 | 冬月 | 大雪~小寒前 |
| 醜 | 十二月 | 臘月 | 小寒~立春前 |
| 寅 | 正月 | 正月 | 立春~驚蟄前 |
| 卯 | 二月 | 花月 | 驚蟄~清明前 |
| 辰 | 三月 | 桐月 | 清明~立夏前 |
| 巳 | 四月 | 梅月 | 立夏~芒種前 |
台灣人講農曆月份時,最常用的還是直接說「正月、二月」這樣,但遇到重要節日或傳統活動時,就可能會聽到老一輩用「子醜寅卯」這些說法。比如說農曆十二月要準備過年,老人家可能會說「醜月要到了,該大掃除了」,或是農曆五月端午節前後,有人會說「午月到了要掛艾草」。這些稱呼雖然現在年輕人比較少用,但在傳統節慶或農民曆上還是看得到。
另外要注意的是,地支記月跟生肖年不一樣哦!很多人會搞混,以為寅月就是虎月,但其實地支記月是固定的,每年都一樣。比如說2025年9月現在是酉月(農曆八月),對應的節氣是白露到寒露前,這時候台灣正好是秋高氣爽的季節,傳統上會開始準備中秋節的活動。
你有沒有聽過長輩說「子月」、「丑月」、「寅月」這種說法?為什麼老一輩都説子醜寅月?原來跟節氣有關!這其實是傳統農曆的月份稱呼方式,用十二地支來代表月份,跟我們現在習慣的1月、2月說法完全不一樣。這種記法在台灣鄉下還是很常見,特別是在看農民曆或講到節氣的時候,阿公阿嬤都會這樣說。
這種地支記月法其實超有智慧,每個月份都對應一個節氣,跟農事活動息息相關。像是「子月」就是冬至所在的月份,代表一年的開始;「丑月」是小寒到大寒,天氣最冷的時候。老一輩用這種方式記時間,根本就是活生生的農業氣象台!
| 地支月份 | 對應節氣 | 大約國曆時間 |
|---|---|---|
| 子月 | 大雪到冬至 | 12月左右 |
| 丑月 | 小寒到大寒 | 1月左右 |
| 寅月 | 立春到驚蟄 | 2月左右 |
| 卯月 | 驚蟄到清明 | 3月左右 |
以前沒有手機月曆的時候,老人家都是看節氣過日子的。什麼時候該播種、什麼時候要收割,通通都記在地支月份裡。像「寅月」立春一到,就要準備春耕;「辰月」穀雨前後,正是插秧的好時機。這種記法不只實用,還藏著祖先觀察自然的智慧,比我們現在只會看數字月份厲害多了!
現在年輕人可能覺得這種說法很老派,但其實在傳統節慶、農事活動上還是很重要。比如說台灣的媽祖生日是在「辰月」,端午節是在「午月」,中秋節是在「酉月」。下次聽到長輩這樣講月份的時候,不妨多問問他們這些月份代表的意義,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知識喔!

如何快速記住子醜寅對應的農曆月份?簡單口訣分享
每次看到農曆月份對應地支就頭痛嗎?子醜寅卯這些地支跟月份到底怎麼對應,其實有個超簡單的口訣可以幫你秒記!台灣老一輩流傳的「正寅二卯三辰」口訣超好用,搭配生肖聯想更有畫面感,記起來超輕鬆~
先來看基本對照表,農曆月份和地支是這樣配對的:
| 農曆月份 | 地支 | 生肖 |
|---|---|---|
| 正月 | 寅 | 虎 |
| 二月 | 卯 | 兔 |
| 三月 | 辰 | 龍 |
| 四月 | 巳 | 蛇 |
| 五月 | 午 | 馬 |
| 六月 | 未 | 羊 |
| 七月 | 申 | 猴 |
| 八月 | 酉 | 雞 |
| 九月 | 戌 | 狗 |
| 十月 | 亥 | 豬 |
| 十一月 | 子 | 鼠 |
| 十二月 | 醜 | 牛 |
記口訣時可以想像農曆新年場景:「正月虎爺坐鎮(寅)、二月兔子蹦跳(卯)、三月龍抬頭(辰)」,從過年熱鬧氣氛開始記特別有感覺!中間月份用「蛇馬羊猴雞狗豬」順著生肖背,最後「鼠牛」對應冬月臘月,剛好是年尾準備過年的時節。
還有一個進階版記憶法:把地支當成「一天的時辰」來聯想。子時(23-1點)是深夜老鼠活動時間,對應十一月;丑時(1-3點)是老牛反芻的時刻,自然就是十二月啦!這樣連時辰特性一起記,保證忘不掉~

















